2-4-5 吴炳辉代表关于纵深推进铜官区和美乡村精细精致化建设的建议
建议号 |
2-4-5 |
届 次 |
二届四次 |
标 题 |
关于纵深推进铜官区和美乡村精细精致化建设的建议 |
正 文 |
铜官区作为铜陵市主城区,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西湖镇是铜官区唯一涉农乡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经济在铜官区占比约为0.2%。。近年来,铜官区加大了和美乡村建设力度,2016年建成农林省级中心村,2021年建成朝山省级中心村,2021-2023年共建成1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2023年,农林村已作为精品示范村建设,今年朝山村将纳入精品示范村建设。农林、朝山两个村都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多年的建设成效明显,已打造成为和美乡村产村融合典范和城市休闲度假后花园,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省、市多项荣誉称号。 虽然铜官区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村庄建设不平衡。随着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西湖新区、狮子山高新区的建设推进,除了西湖镇的朝山村、农林村,长龙村、跃进村、柴塘村、横塘村等10个行政村的部分村庄用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内,其村级组织功能也正逐步弱化消化,剩余村庄用地的空间环境除农业用地外基本放任不管,成为了消极空间,乡村建设的“空白地”,亦成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创建的“最不放心”须时常监管的地方。 二是村庄特色不够突显。虽然朝山村、农林村两村各具特色,但多年来,朝山村还是虚化停留在“安徽黄金第一村”印象中,农林村还是扑面而来的“树多林子密”印象,没有鲜明的村庄特色,缺乏系统规划设计,生搬硬套、跟风模仿,农房建筑风格不中不洋,未有效结合乡土乡情形成地方风貌特色。 三是各方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由于宣传和发动不够,没有对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乡村建设还未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干部在其中干,群众在一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和美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任务与己无关。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社会企业很少主动参与或者难以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和美乡村的投资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7月21日,省委书记韩俊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把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作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市委市政府亦提出实施“千万工程”,着力建设彰显山水铜韵的宜居环境美、宜业生活美、宜游生态美、宜养乡风美“四宜四美”和美乡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推进铜官区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系统规划,全域实施环境整治。西湖镇作为城镇村融汇之地,村庄已成为城市人休闲游憩、追求“诗和远方”、逐梦“采菊南山”的乐土,村庄空间环境的建设甚为重要。《铜陵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即将批准实施,城镇开发边界也已明确界定,城村功能界限分明。建议按照“全域规划、总体提升”原则,坚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护柴塘村等10个行政村剩余的村庄用地,学习其他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经验,选取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团队编制西湖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全域全面整治,优化提升空间环境,实现城村空间相互渗透,空间环境大融合。 二是通盘统筹,全方位打造村庄特色。乡村之美,美在特色。充分发挥农林村、朝山村的城市近郊优势,按照“生态优美、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目标,打破工程为主的惯性思维,依托村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在产业、乡风、生态、宜居、治理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去挖掘村庄的特色,推动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大力营造农林村、朝山村的村庄特色。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建设氛围。切实增强改善全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原则,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群众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建立激励机制,重视发挥和调动实施地群众积极参与,从而形成政府群众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其次,重视发挥和调动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督促帮扶、检查和考核工作,把群众参与机制切实落到实处。最后,积极完善乡村建设社会投资的顶层制度设计,畅通民营企业参与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和美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统筹使用。
|
领 衔 人 |
吴炳辉 |
主办单位 |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
办理结果 |
|
办复类别 |
|
备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