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2年,铜陵县城关区设立铜兴乡建制,辖铜官村、兴隆村和复兴村的2个闾。
1953年9月,设立铜官山办事处,属铜陵县城关区。
1954年3月,撤销铜官山办事处,设立铜官山区。
1956年7月,以铜官山区为基础设立铜官山市人民委员会筹备处。划入铜陵县横港乡和谢龚乡的部分区域;分设为山上第一办事处、山上第二办事处和扫把沟办事处。
1956年10月,设立省辖铜官山市。第一办事处、第二办事处合并成铜兴办事处、第三(扫把沟)办事处改称兴隆办事处。
1957年2月,铜兴乡、横港乡合并为铜港乡。
1958年4月,分铜兴办事处杨家山一带设立杨家山办事处。5月,分兴隆办事处横港一带,设立横港办事处。至此,铜官山市辖4个办事处1个乡,即铜兴、兴隆、杨家山、横港和铜港乡。
1958年6月,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铜官山市更名为铜陵市。9月,铜陵市设立铜官山区。铜官山区辖兴隆、横港、铜兴、杨家山4个办事处和铜港超英公社(原铜港乡)及铜陵县划入的城关火箭公社、老洲上游公社、西湖公社、胥坝卫星公社。
1959年4月,恢复铜陵县,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建制,铜陵县划入的4个公社划出;撤销铜兴办事处,设立铜兴镇;撤销兴隆办事处,设立兴隆镇;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改称铜港人民公社。
1960年5月,撤销铜兴镇、兴隆镇,成立铜陵城市人民公社。7月,更名为铜官山人民公社。
1960年12月,撤销铜官山人民公社,设立铜官山区。铜陵县狮子山区铜矿区域划属铜陵市,并设立狮子山镇,下辖狮子山、凤凰山2个街道。
1963年3月,撤销狮子山镇。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设立铜兴镇、兴隆镇。
1966年,铜兴镇更名为红旗镇,兴隆镇更名为红光镇。狮子山镇更名为红星镇。
1968年,红星镇增设新庙街道。
1969年,撤销红星镇,设立红星区,下设狮子山、凤凰山、新庙3个街道。铜陵市撤销红旗镇、红光镇,设立向阳区。
1980年7月,红星区改称狮子山区。向阳区改称铜官山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官区。
2018年10月,义安区五松镇齐潭村、双桥村、查壬村、建立村、马冲村、董冲村、新江村、湖边社区、石桥社区、近市社区、近城社区、联盟村、江滨村等13个村(社区)划归铜官区管辖;郊区东郊办事处划归铜官区管辖;义安区顺安镇长龙山村鲁村、新庄、花元、下湾、新塘、黄湾、上湾、毛湾、罗冲、马冲等10个村民组(2005年撤并前属于顺安镇原长龙村)划归铜官区西湖镇管辖;铜官区凤凰山社区(含新建村)划归义安区管辖。
铜官区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万人。下辖1镇、2个办事处、17个区直管社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